此外,由于迷你无人机适应室内飞行,需配备相应的光流定位方案,而采用红外/激光两种辅助方式,前者在成本上也可降低不少。在精度度方面,虽说红外相比激光较差,但从体验来看,识别的准确度和反馈更大程度上取决于算法层面。 在供应链资源,由于迷你无人机未广泛普及,其相应的供应链条较为稀缺,而此前具有模型的生产供应链条积累的厂商将更具优势。 五、结语:大势所趋还是泡沫浮生?
在众多智能硬件产品中,无人机作为少数能形成稳定用户群体和社区文化的品类,其市场规模和消费潜力仍值得不断深挖。但趋之若鹜、同质化产品的扎堆现象也在一定程度反映出市场的浮躁,可行性分析不足。至于为什么这么多人趋之若鹜,原因有几方面: 一、前面说的,和大疆等主流厂商形成错位竞争。 二、便携、近距离悬空自拍,被YY为一种需求。 三、此外,迷你型无人机也有可能是to VC的一种模式,创业者亟需弄出一个产品让投资人看到,找回信心,同时用获得的融资做其它周期更长的事情。 上面我们列举的这几家创业公司的业务就大多不只这一种业务,迷你型无人机只是单品之一。根据今年的投资数据显示,资本市场对于无人机领域的热情明显减弱,这时需要一剂强心针重振投资人信心。 同时显而易见的问题也很多,不够安全,不够便宜,不够实用,这三大痛点成为市场考验迷你型自拍无人机的拦路虎,有几人能迈得过去? 看似平静的市场却暗藏汹涌的争夺,谁都不想错过新的风口和市场机遇,迷你型无人机既是一种新兴品类的探索,更是是众厂商在寡头垄断环境下的求生突破。而与此同时,大疆或许也正在暗中观望,等待时机成熟时放手一搏。 根据摩尔定律,成熟类电子产品最终将迈向集成和小型化趋势。不过,前提是消费需求的真正兴起和周边供应链的协同完成。无人机并不像手机,还无法成为不可替代的消费品。 此前国外类似Zano等一系列小型无人机众筹后都销声匿迹甚至走向破产,说明无人机小型化的供应链条仍存在许多短板和缺块。而某主流品牌的小型无人机底部摄像头的软排线仍清晰可见,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在品质和集成化方面,厂商们需要更加谨慎和重视。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