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阑夕 微博又在直播领域出手了,这次发布的是一款由其控股的语音直播产品「红豆Live」。 就其公布的资料显示,这款产品意图填补直播的遗失地带,在介于视频和音频、实时和异步的四象限中,它的位置相当另类。
据说是因为直播对于「颜艺」的要求,拦住了一些有着分享欲的用户,而「分答」这种借力知识经济的产品,又让实际上拥有最多知识网红——也就是各行各业的垂直大V——的微博坐不住了。 然而微博似乎又不愿效仿知乎——后者直接抄了「分答」的结构进行同区间竞争——尤其是在投资一下科技——秒拍、一直播等产品的母公司——之后,网红资源成为微博志在必得的运营重点。 于是就有了「红豆Live」,就像某些歌唱选秀类节目将歌手的面容进行遮挡意在排除颜值干扰回归唱功的道理,它也试图冲击当前流行的秀场直播模式,让纯粹的知识在语音交互中流通起来。 由于语音内容的储存相比影像更具带宽优势,所以「红豆Live」还将回放功能作为亮点,希望可以获得二次传播的机遇。 看看「红豆Live」的内测邀请对象就更加容易理解它的定位了:博物杂志,一个能够看图识别任何植物的神奇账号;营养师顾中一,知名的健康专家,还是高圆圆的私人营养师;科学家种太阳,出身于果壳、而今活跃于各个平台的意见领袖;还有英国驻华大使馆、NASA中文、新浪汽车等机构帐号。 人格化有限却长于见识,是这些帐号的共有特征。让他们去映客上和东北主播比拼侃大山或是在YY里与唱歌跳舞的软妹竞争谁的吸引力更高,或许只会自取其辱,只是缺席直播所提供的高密度互动场景,则又显得有些过于可惜。 问题在于,产品的逻辑和产品的市场,有的时候并不一致。 很多产品的逻辑是正确的,但是由于空想市场的原因,而丧失了发挥的机会。 近的例子,有Facebook基于Android手机推出的ROM产品「Facebook Home」,它希望系统能够集成用户在社交网络中的信息流和通知,以便更加方便的和世界保持联系。不过,仅是出于这种需求而为手机刷上一个新的ROM,促进这个动机的难度还是高了一些,而市场的反馈最终推动iOS和Android在操作系统的迭代中将用户需求考虑了进去,它们的通知中心已经几乎实现了Facebook当初的设想。 远的例子,还有摩托罗拉「名垂青史」的「铱星计划」,在此就不赘述,有兴趣的可自行搜索。 「红豆Live」显然是对所谓「全民直播」呼声的某种声援,它的检验关卡或许不在眼前,而是待到祛魅之后,方能显示究竟身处全新的蓝海抑或艰险的沼泽。 就目前的形态而言,它更加倾向于在主播端做一些与众不同的体验,竭力压低门槛迎入更多的「不靠脸吃饭」的知识性用户,在运营机制——以及很大成分的情分因素——的激励下,为他们开辟一条新的生财之道并不是不可能。 难点在于用户这端。 直播的本质就是瓜分时间的生意,而娱乐化的内容又是最为强盛的时间杀手,要从那些希望在直播里得到更多肾上腺素分泌的用户手上争夺新的应用停留时长,而且还是视觉感官刺激不那么强烈的语音和图片直播,这种不均衡竞争本就对「红豆Live」造成了不小的障碍。 因此,倒不是说这类产品之前没人想过,而是除了微博这种已经手握垂直大V用户资源的平台之外,大概很难再有其他的公司确信自己有资质加入这场重运营的战局。 而在决胜战局的因素中,将群众发展成兵源的动员能力又是重中之重。 根据去年年底微博的公布数据显示,通过微博分享见解和观点的专业作者,已经达到230万,覆盖47个行业,在过去一年的时间里,他们的总计分账金额超过2亿人民币,这种内容生产的存量势能,即使只有十分之一甚至二十分之一被转化到「红豆Live」,效果必然都是惊人的。 值得一提的还有「红豆Live」的诞生背景。 中国互联网公司都有平台的梦想,有了流量和用户之后就忍不住希望插柳成荫,但在现实与资本的压力之下,这种梦想通常通过外部投资和孵化创业的形式实现。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