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即可一键关注
刘润,润米咨询创始人, 互联网转型专家,前微软战略合作总监。 很多人都知道,一件商品的价值,有理性的使用价值部分,也有感性的情感价值部分,比如说LV的包,可以用来装东西,这是他的理性价值,也可以用来装,这是他的感性价值。 所以你逻辑上把商品的这两个部分切割开来看的话,使用价值部分通常因为实体商品的功能需要原材料制作,所以成本占比会很高,而情感价值部分可以被定义为一种虚拟产品,所以其实这部分的毛利率更高。 于是有人会脑洞大开,那么能不能为了高利润就只卖商品的情感价值呢?比如说我只卖LV这两个字,那个包能不能就不做了呢? 很多人估计会哈哈大笑,怎么可能,就算人人都知道LV的名字比包值钱,但是那个包没有,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啊。 那么真的不可能吗?我们就真的没有办法把商品中的情感部分抽取出来,脱离实体部分而独立销售吗? 其实是可以的,并且就在很多商业领域中间都有应用。我们称之为商品证券化。 每年快到中秋节的时候,网上都会流传一个很有趣的段子。 有一个月饼厂生产了一张100块钱的月饼券,月饼厂用65块钱把面值100块的月饼券卖给了他的经销商。接着经销商用80块钱,把月饼券卖给了一些中秋节要给员工发福利的公司的人力资源部。 然后这些公司的人力资源部会将这面值100元的月饼券,作为公司的福利送给他们的员工,员工收到了一张价值100元的月饼券,高高兴兴的拿回家了。 可是故事到这里并没有结束。 因为很多人其实并不真的喜欢吃月饼。于是那些不想吃月饼的人就将这个月饼券,用40块钱的价格就卖给了黄牛,因为对他们来说,觉得拿着40块钱的现金比吃到价值100元的月饼更加划算。 那个月饼券的厂家最后又会用50块钱,把这个月饼券从黄牛手上再买回来。 月饼厂将月饼券用65块钱卖出去,然后用50块钱再买回来。 这就出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循环,厂家最终没有生产这盒月饼却赚了15块钱。 这听上去是件很有趣的事儿,可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商品证券化。 我们必须把公司送给员工的月饼,从逻辑上分成两个部分来理解。 实体部分是可以吃的理性价值,也就是月饼本身;虚拟部分其实是只能体会的感性价值,是公司送给员工的一种节日关怀。 公司送给员工月饼,目的是为了体现公司关怀你,而月饼本身呢,开奖,只不过是公司为了付给员工关怀而必须承载的那个载体而已。 员工收到价值100元的月饼加上关怀之后,转手把月饼用市场价值40元就卖给了黄牛,把价值60元的满满的关怀收下了。 所以月饼的40块钱的实体商品是为了承载60块钱的虚拟关怀。 那么怎么样才能只卖高利润的60元的关怀,而不卖成本占比较大的40元的月饼呢? 这时我们就要说到商品证券化了。 不要真的生产一盒盒的月饼,而要变成发行月饼提货券从月饼厂家,流通到经销商再到公司,再到员工再到黄牛,最终回收到月饼厂家,销毁月饼券,并相应减少排产计划。 而这一整圈的流通过程月饼并没有参与,通过月饼券一种特殊的证券的形式,其实一直在卖的仅仅是那60元的关怀。 有的人把上面的这种方式称之为月饼金融,所谓的月饼金融就是把月饼的实体部分证券化,退化其使用价值成为单纯的虚拟价值的载体,提高流通率,开奖,增加企业收益,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也许你听完之后觉得这挺好玩的,那么这种有趣的商品证券化的工具还能在哪些行业使用?我能具体怎么用呢? 商品证券化不仅可以在月饼行业使用,也可以在所有的一些商品的虚拟价值,其实大于其使用价值的行业使用。 比如说礼品行业,你去拜访一个朋友,到他家附近想总不能空着手去,于是去超市看看能买点什么,你看中了一大盒的营养品。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